警惕"森系"入侵者:森林葱蜗牛的危害与检疫防控

▍森林葱蜗牛简介

森林葱蜗牛(学名:Cepaea nemoralis)是大蜗牛科葱蜗牛属动物,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和北部地区。这种杂食性蜗牛幼体以腐殖质、植物幼苗和嫩芽为食,成体则取食各种绿色植物的茎叶。

其独特之处在于:

  • 栖息于阴暗处
  • 无需特定寄主
  • 可通过接触物品传播
  • 能以休眠状态随货物和木质包装远距离传播
  • 爬行后会留下银灰色丝带状粘液痕迹(重要检疫判定依据)

▍形态特征详解

卵:白色圆球形,直径约1.0mm

幼螺:

  • 螺壳小而薄,易碎
  • 有脐孔
  • 外唇不向外延伸
  • 形态与成螺相近

成螺:

  • 扁圆球形螺壳(4.5-5.5个螺层)
  • 胚螺层光滑,体螺层圆形且明显下偏
  • 壳色多变(白/灰/黄/栗/红色)
  • 带有0-5条螺旋色带
  • 壳口宽U形,向下倾斜
  • 黑褐/红褐色细长口唇
  • 成体无脐孔

栖息特征:

  • 以黏液附着植株
  • 淡黄色螺体
  • 头部两侧至前触角间各有一条黑线(触角收缩肌)

▍危害评估

森林葱蜗牛是欧洲重要的间歇性园艺有害生物,其危害主要表现在:

农业生产方面:

  • 危害蔬菜、瓜果、花卉及农作物
  • 黑醋栗收获期常栖息灌木丛或果箱
  • 新移栽菜地可能被短期内食尽
  • 分泌黏液污染果实导致工厂拒收
  •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

公共卫生方面:

  • 作为多种人畜共患寄生虫中间宿主
  • 可传播广州管圆线虫
  • 该寄生虫可侵袭人体中枢神经系统
  • 导致脑膜炎、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健康问题

▍海关检疫措施

为防范森林葱蜗牛入侵我国生态系统,海关采取以下防控措施:

  • 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来源的运输工具和货物实施重点查验
  • 近年来多次从进境货物、旅客携带物中截获活体
  • 有效维护国门生物安全